6月7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鞠立新博士在五合校区进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宣传的局限与建议》主题报告,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鞠老师首先谈到,我国政府在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保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相关政府部门在对外宣传中,积极地将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及应对气候变化情况面向公众宣传,加强了国外公众对于我国气候变化工作的认知度,提高了公众的理解和参与度。当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宣传进入主动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传播意识、媒介素养和传播技巧,从总体上塑造一个对我国有利的国际传播环境。
鞠老师接着以我国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举办“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等实例说明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还谈及非政府组织在气候变化宣传工作中对传播手段的运用。鞠老师认为,我国正是通过扩大多元化传播主体和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实现了国际传播的复合功能,这不仅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成果的扩散,也较好地向世界传播了我国的环境理念。
鞠老师表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宣传工作中做了巨大的努力,向世人呈现了我国新兴经济体的减排责任,有力地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但总体而言,我国媒体在对外宣传上还应加强使命感,并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完整地展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形象,二是传播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主张,三是驳斥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攻击和诬蔑。鞠老师强调,尽管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宣传的未来前景是广阔的,但借鉴以往的经验,在以后的对外宣传中仍需要特别注意这个几个方面:首先应高度重视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官方传播网络,以确保对外宣传有序有效;其次要高度重视大众媒体应对气候变化的报道质量;再次应高度重视公民个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最后要将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丰富的表述,涉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内容,而中国气候变化的对外宣传离不开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最后,鞠老师强调,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必须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搭上国外采写的优势,补足我们的短板,从而提高我们讲故事的能力,讲出有思想、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唱好有品质、有能量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