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建校70周年,是地理学专业建设45周年,是资源与环境信息实验室(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建设20周年,是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15周年,是广西师范学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重建办”)成立10周年,是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地理与海洋研究院成立5周年。
地理与海洋研究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办公室)建设与发展的十年,我们恪守“德才并育、知行合一”校训,秉持“守正创新,顶天立地”院训,以“地理学博士点—一流学科—科研平台—科教融合”四位一体建设为目标,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建设方针,按照“强基础、建平台、优学科、促产业、出成效”科研理念,围绕党组织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平台、技术平台、科教融合、学术交流等方面群策群力,不断推动地理与海洋研究院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我们筑巢引凤,构筑科研人才高地
十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认真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做优“引育留用”,激活“人才引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优化科研环境、获取标志性成果”中的积极作用,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诚意十足的政策条件,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大力激发人才效能,构筑人才建设新高地,推动人才工作创新与优化科研环境互融共进。历经十年建设,我们共有教职工103人,其中博士93人,占比达91%;高级以上职称52人,占比约51%;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国家优青”1人、广西“八桂学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自治区特聘专家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校海外引进百人计划人选4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支持计划人选3人,杨健、侯彦林、宋之光、王权、胡宝清、许贵林、黄玉清、陈伟才等分别为综合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在海岸带资源环境、喀斯特生态环境、边境环境与地缘发展、遥感监测与空间大数据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建成人地耦合与乡村振兴、环境演变与区域响应、海洋牧场与智慧海洋、地标作物与智慧农业等4个研究中心,研究区域独特、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科研人才高地已经形成。
这十年,我们追求卓越,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
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地域优势、地理条件优势和政策优势,坚持特色科研之路,汇聚优秀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支撑地理学科建设,促进平台建设长足发展,推动高水平科研平台不断壮大发展。现拥有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与遥感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广西地标作物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工程研究中心,有山江海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部湾创新发展中心、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智库及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1个;合作共建了弄岗喀斯特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北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4个野外观测站。
现有实验室面积3400多平方米,拥有总价值近3600万元专业配套仪器设备,设有环境演变和古环境实验室、喀斯特土壤生态过程特色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实验室、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实验室、地标作物特色实验室、生态遥感与光谱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具备了承担广西乃至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自身发展的能力。十年来,我们自强自立,积极搭建技术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开展科研活动、推动技术进步、服务科研攻关,支撑成果产出,共建成广西金钟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部湾防城港海陆交互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特色植被生态遥感综合观测实验站、广西金光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洞穴研究与古人类研究基地、钦州海洋牧场示范基地、广西地标作物示范基地等7个野外观测基地和广西山江海边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与数据平台,支撑着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这十年,我们披荆斩棘,积极谋划代表性成果
十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遵循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和“五个更大”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广西地表类型丰富、生态功能关键的独特自然条件,“沿边、沿海、沿江”的地缘格局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形成了以“生态过程-人地耦合-资源利用”为研究主线,以“斜坡带-海岸带环境演变与区域响应”、“山江海地域系统耦合机制与可持续性”、“北部湾陆海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维持”为主的三大研究方向,在“斜坡带-海岸带(斜坡带、海岸带、近海域)环境演变机制、区域响应及其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山江海边(山江海、流域、保护地、边境、乡村)地域系统人地耦合与国土空间优化技术应用”“北部湾陆海资源(地标作物、海洋牧场、资源生命共同体、固碳增汇)利用与智慧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服务于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向海经济和高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1.7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0多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8部;获得或申请国家专利67项、登记软件著作8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40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14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2020年“喀斯特人地系统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实现广西人文社科国家级最高层次奖项零的突破。
这十年,我们励精图治,支撑地理学学科建设
2013年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获批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点,2018年地理学获批广西一流学科,2019年5月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地学部成立,统筹推进地理学学科建设,2020年地理科学和土地资源管理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学学科体系逐渐完善,研究方向逐步切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向更广泛的学科领域发展。
这十年,我们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坚持科研引领,平台支撑,以支撑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及博士点建设为核心任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深度参与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学科专业群建设,形成以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资源管理等国家级一流专业为龙头、以地理硕士学位点为支撑的三位一体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依托科研前沿,开展多学科融合交叉研究,逐步形成了以地理学为龙头,以海岸海洋科学和农业地理信息学为两翼,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齐头并进共发展的良好势头。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公布,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地理学学科位居第17名,进入全国高校前20%,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这十年,我们精诚合作,积极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
十年来,我们秉承“开放、合作、交流、共享”的理念,积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内外著名院士、专家讲学100次,主(协)办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12次、国际学术研讨会5次,吸引6000余人次参会,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350多次,参加境外学术会议30余次,在各类学术会议做报告140人次。其中,2023年11月,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在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开幕,陆大道等6位院士、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25个分会场及5个专业性论坛进行专题研讨。此次会议对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地理学科研平台实力和科研特色进行了充分展现,对地理学广西一流学科和博士点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十年,我们服务社会,持续开展科教融合
十年来,我们推动科研人员进课堂、科研成果入教材工作。重视“学术带头人领衔-科研骨干参与-研究成果进教案”团队建设,积极参与打造一流精品课程;积极参与新编教材20部,主持或参与省级教改项目18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6项,教育部成果奖2项,省级成果奖6项。立足北部湾、喀斯特两大特色研究领域,建成“防城港(海岸海洋、港口、红树林)—东兴(边境城市)—十万大山(边境、北热带景观)—崇左(喀斯特景观)”四大科教实践基地,创新科教融合实践新格局。
十年来,我们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对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创新型卓越人才”目标,充分开放科研实验室,构建“科研人员指导,研究生承担科研项目,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积极打造“地理大讲堂”学术品牌,自筹经费218.6万元支持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249项,获得省级以上金奖6项;通过院级国际交流合作渠道,组织学生出国访学和学术交流;培养地理学硕士近200名,多名硕士毕业生考入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多名在学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多篇SCI二区论文),获得专利,全国性奖项。2023年,胡宝清教授获中国地理学会最美地理科技工作者。
十年来,我们坚持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强与行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致力于走“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力争成为区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喀斯特人地系统科学、北部湾海岸海洋科学、西江流域现代过程与综合管理、广西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环北部湾海岸海洋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十年来,我们积极服务社会。承担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规划、自然灾害普查等各类地方委托项目200余项,经费达1.2亿元,其中承担2022年巩固脱贫成果第三方评估(200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522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上林县试点,2023正式启动)、2022年村庄规划编制(6县,345万)、北部湾铁山港、钦州港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200万)、广西生态服价值评估(68万)等国家级、省级项目,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做出贡献。
十年来,我们坚持科学传播。运维“关星人”“草木南师”等2个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科普平台,陈伟才研究员、吴迪副教授等科研骨干走进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50多次,走进乡村普及自然保护知识,科普受众达5万人次。
这些年,我们凝心聚力,坚持党建引领发展
2019年4月,地理与海洋研究院成立,设党总支委员会,组建了综合地理、海洋、农业3个基层教工党支部,初步形成各研究团队互补短板,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推动了党建和职责使命同谋划、共发展的目标。这些年,我们坚持以党建促科研,充分发挥党委成员、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重点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2021年,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第一党支部被自治区教工委评为“四星级”党组织,胡宝清同志被评为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张建兵等6位同志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23年4月,中共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党委成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得到了增强,并将引领推进各项事业更加大踏步发展。
这十年,我们初心不忘,奋勇拼搏;这十年,我们励精图治,躬耕守业;展望未来,我们肩挑重任,砥砺前行,再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