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知园八角亭迈出第一步,沿着老图书馆鸿远楼前的林荫校道,径直走到蘑菇亭跟前,总共325步。重回母校参加本科毕业20周年聚会时,我临时起意,煞有其事地用脚步丈量了从行知园到蘑菇亭的距离。
对于很多南师人(师院人)而言,如果说明秀东路175号的校园是“梦开始的地方”,行知园、蘑菇亭无疑是链接起虚拟与现实的重要纽带,是拓印在身上的文化胎记。这次聚会,班委定名“梦回明秀”,甚是切合题意要旨。
2023年,母校建校70周年,就个人而言,恰逢“双20年”——入党20年、大学毕业20年,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聚会地点设在文星楼,在首任班主任谭卫伟老师开展“特别班会”活动的闲暇之余,我踱步走到当年中文系的楼层办公区外转一转,斑驳的门窗之后是办公室墙面,20年前的一天,我就站立在这堵墙面前,对着鲜红的党旗,紧握右拳,高举耳侧,庄严地宣誓,成为“我们”的一员。
为了这一天,整个大学期间,在行知园与蘑菇亭之间,留下了我一心向党的追寻足迹,这325步的距离,乃至整个校园空间,由此交织起来的那些人、那些事,时时萦绕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温暖的回忆时常从心底升腾,往脚下注入力量,驱动一个平凡的师院学子向阳而生、逐梦前行。
从小有志加入“我们”
任何信仰的产生都不是无中生有的,往往基于某种感觉、知觉和经验的长期积累。
小的时候,父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办公室案头始终码放的几本册子:《支部生活》《半月谈》等。家里床边的书桌上,也是这几些书,时常是卷缩着摆放,显然是父亲把书卷成筒,背着双手,踱着方步,从单位带回来的。
见父亲看得那么入神,有时我也拿来翻翻,什么“党组织”“党员”“党建”“党课”……什么也看不懂,索然无味,远不如我的小人书、连环画有趣。
在我出生那年,父亲从桂林调回家乡县城工作,大院里的人叫他“支书”。单位日常办公、干部住所都在一栋大楼,我家住3楼,1-2楼是办公区。闲来没事时,我经常去办公室玩,翻翻书报、看看墙上的地图,也能打发半天时光。
有时会议室一屋子人开会,会议结束,人声嘈杂起来,只听见父亲又清了清嗓子,大声喊起来:请党员留下来,接着我们开个支部会。于是,人群散去之后,总会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开会。父亲有时站着,有时坐着,有时和大家围坐一起,继续不停地讲话、交谈。
支书是什么、党员是什么、“我们”是哪些人、留下开什么会?……小学生的我,显然无法理解这些,只是隐约有种感觉,这是神秘的,也是光荣的,只有表现好的,才有机会参加开会。长大以后,我也要像父亲那样,当党员,成为“我们”,留下来开会。
思想的种子,就这样一点一点在我心中深埋起来。
整个中学时代,我一切以学习为重,以高考为导向,而且年龄也够不上,身边没人提起和讨论过入党的问题。但在这一时期,我养成了读历史、观时政的兴趣爱好,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力挽狂澜、历经苦难铸就辉煌的丰功伟绩,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
在思想上先入党
1999年,我考入广西师范学院,就读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此时恰处千禧之交,一个链接起新的千年的新起点。
打开记忆的大门,青葱岁月,如烟往事,犹如昨日重现。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我们99级赶上了师院校园环境建设“触底”的节点。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被明秀东路和衡阳东路平行夹在中间,教学用地也就百来亩,两条校园干道以及沿路错落分布的老旧楼宇构成校园主体,其中礼堂前的这条干道就贯通了南北门。宿舍是苏联式对开“筒子楼”,门与窗缠绕着粗壮的墨绿铁丝网,我所在的8栋是“鸳鸯楼”,1-2楼住男生,3-4楼住女生,厕所、洗漱地方是公共的大通间。满校园郁郁葱葱的扁桃树、木菠萝树在风中摇曳,无不在娓娓诉说着这里悠远的历史。
入学不久我就切身感觉到,大学不比高中,自由支配时间多,怎么轻松怎么来,一有空就和几个要好的老乡骑着自行车在各个城区到处转,走遍市区的高校串门。当时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礼堂周末放电影,在集中整顿清理之前,各个系基本也在搞创收,在各自的场所放录像、搞网吧,花上几块钱,就能惬意度过一个周末。
初来乍到的心理落差,剪不断、理还乱,触发精神上的懈怠,带来目标上的迷失,表现在行动上就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我以这样的初始状态,开启了曾经充满期待和美好幻想的大学生活。
大一国庆过后,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党校开班。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在校道碰到一名班干部在匆匆赶路,他说要去听报告。我说今天周末哪有课上,他说是去大礼堂听党课报告,你好像不是学员,不用参加。
过后一打听,我才知道每个班有五个名额,消息灵通一点的班干,写了培训申请,班长负责收集,已经统一报到系里。我找班长反映没看到培训通知,我也想参加培训,询问他能否帮补交申请。班长说,已经在班发过通知的呀,你一下课就不见人影,宿舍也老是找不着人,怎么跟你说?他还说,党校老师反复嘱咐,入党是个人的政治追求,自己要自觉靠拢、主动争取,不能每一步都要他人去提醒、领着走,我感觉你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状态,凡事表现积极一点,争取下一期能参加。
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由扪心自问,十年寒窗读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任务是来这里长知识、增见识、求进步,进一步发展特长爱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大学生活应该在奋发向上、元气满满中度过。
思想通则行动明,我虚心接受了批评,问清楚有关程序和要求之后,马上行动起来,找了几本入党知识相关的读本,课余来到行知园认真翻阅自学,研习一番写法案例之后,蹲在八角亭的石椅旁,模仿着写入党申请书。谈认识、表决心的一些内容,还是我在当年时常翻阅《支部生活》时积累下来的,这时派上了用场。
我从行知园迈出新的一步,行为方式的转变,由此慢慢开启。我重新开始审视眼前的校园,“小是小了点,但办学历史久,其实也挺好的”。也正因为校园不大,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教师住宅区错落分布、相隔不远,而且各级领导、专家教授、教职员工大多住在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里,这就给课堂之外,各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在校园里经常性互学互鉴、沟通交流,提供了充分的便利,这也弥补了校园硬件上的短板。
2000年,春暖花开时,新一期党校又开班了,我成了班上第二批参加培训的人员。在为期一个多月的集中培训期间,我聆听了张月泉、阳国亮等老师的几场专题报告,上交了15篇心得,展现了争先创优的姿态。党校老师邓军在结业总结时就此表扬了我,他说参加党校培训是在思想上入党了,还要时时、处处接受各种考验,争取早日组织上入党。由于表现积极,我被评为优秀学员,获推荐参加“五一”期间赴百色“重走小平路”红色实践体验活动。我跟随党校班主任唐东升老师沿着百色、靖西、德保、平果等地实践研学了3天,一路上,心里格外澎湃,念想着思想上入了党,离组织上入党也不远了吧……
然而,入党是一个综合考察的过程,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纪律上等方方面面,向来就不是轻轻松松的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衔接不上,追逐入党的脚步都可能“踏空”,愿望也将由此“搁浅”。
加入展示自我的平台
改变消极状态,表现积极一点,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拨开云雾见天日,大学生新闻出版通讯社的出现,就给我提供了学习、锻练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住在8栋1楼,一旁是一排平房,宿舍窗口对面就是通讯社办公室,每天不同的时段,经常挤满了人,充满朝气活力。在还没申请加入之前,我就多次前往通讯社办公室了解情况,一些同学在墙上的黑板练粉笔字,有的在窗台的桌子练书画,另一面墙上,按一周七天分类挂满了改得花花绿绿的稿件,排凳上,一些同学在编辑修改稿件。翻开桌子上的留言本,每天记录着各种信息、温馨提示、互动评述等。
“这个社团有章法、靠谱,是个锻炼人的地方,我一定要加入”,我暗暗下决心,第一个选择报名的社团,就是通讯社,而且时间精力上,也是更多地倾注在这里。
但随着前面报名的几个社团考核落选之后,我开始有些紧张了,加大了马力,以一天一篇的频率交稿,通讯社办公桌的来稿登记本上,我的名字出现得越来多。
后来,我顺利地加入通讯社,全新的大学时光就此启航。随着对这个社团了解的深入,愈发感到有干劲、有奔头,尤其是“给你家的感觉、给你奋斗的天地”的口号,让我倍感温馨鼓舞。入学之前,通讯社刚刚由成立于1981年的记者团和成立于1985年的《团苑》编辑部合并组建,成为师院最大的学生新闻机构,以黑板报为主要宣传形式,集报纸、刊物、书画、展板、网络于一体,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承,凝聚了各系大批优秀的采编、书法、美术人才,校园书法大赛评出的“十大妙手”,七八个人出自这个社团,是师范教师常规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全校学生宣传干部的“黄埔军校”。
大学生新闻出版通讯社合并组建前的座谈交流会
通讯社的日常工作,很大程度上类似“模拟职场”的运行机制,所有社员分成五个组,每个组由责任编辑、采编记者、出版记者、美工记者各若干名组成。每组值班一天,中午下课后统一集中办公室,由责编布置当天的新闻采写任务,采编记者领题当天自行完成采写任务,晚上7点前将不少于700字的文稿上交责编统稿修改。出版和美工记者中午练习粉笔字、粉笔画、毛笔书法等,晚上7点半在通讯社主办的黑板墙旁集中,责编划分好黑板版面,把修改好的文稿内容,根据版面安排剪下来交给出版记者抄写上去,出版记者负责结合内容,在版面预留的位置画上插图。
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分工作业,新一期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在这个过程中,责编处在组织协调本组任务分工的居中位置,每个人都得到了各自的锻炼。采编部每周还召开编委例会,提出下一周的选题策划。
除了节假与双休,通讯社每天坚持出版更新几篇文稿,在传媒还不发达的年代,较大发挥了校园信息传播作用。通讯社的黑板报地处食堂门口不远处的人群交汇处,被誉为“校园日报”,每每一出版就受到全校师生的围观阅读。
通讯社第二届负责人集体合影
大一下学期,我由采编记者转为责任编辑,学期末换届担任采编部副部长,不久后由于部长周海云回政经系担任《南国经纬》主编无法兼顾退出,我担任了采编部部长,担负起统筹选题、采访、组稿、编审、出版等方面的组织工作。为便于联系、开展工作,进入大二之前的暑期军训一结束,我就拉上物理系的战友陈福旺来到朝阳广场沿街店面,货比三家买了个念想日久的“大件”——BB机。当天晚上,通讯社办公室墙上的人员信息表上,我的BB机号码后用加粗的字体书写着紧挨在我的名字旁,我逢人就交代,“经常不在宿舍,有事Call我。”
进入大二不久,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迎评促建”集结号全面吹响,聚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建设发展全面提速。大批老旧宿舍集中拆除重建,打乱系部、年级、甚至班级的建制重新安置,同学们住宿呈现校内外“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我跟散落各处的小伙伴约定接头代号,采编事务集中在行知园办理,出版事务集中蘑菇亭办理,BB机响起,不另复机,见到代码就赶过去汇合。
作为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重要的宣传喉舌之一,通讯社始终围绕评估工作主线开展各项活动,一届又一届社员紧握时代脉搏,关注校园动态,探索文学之路,提高书画技能,完善自我人格,培养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展示出“我与师院共奋进”的精神风貌。
作为其中一名成员,我得以时常穿梭在“大宣传”“大学工”各个部门,进出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领导办公室采访,在校党委宣传部邓军,团委曾令辉、龙妮娜,学工部赵冰、谢其祥等老师的指导下,采写、编辑、出版、传播,办刊物,搞活动……为校园迎评促建、文化建设做了自己的努力。
时任学工部部长赵冰老师给通讯社同学做新闻采写讲座
当时的指导老师龙妮娜带领参加驻邕高校社团工作研讨
回望来时路,尤其令人难忘的场景是,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朔风吹寒,我们的值班社员分工协作,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两人一组作业,一人在旁撑着伞,一人捏着粉笔在黑板上用心书写。有时雨下得实在太大,当班的责编只能让出版、美工记者终止任务回去避雨,次日再择机处理。待雨情减轻,出版记者又不约而同重回现场,联系责编说,我们还是继续干吧,采编记者白天好不容易赶出稿子来,晚上我们出版记者不能掉链子,当天的任务力争当天完成。
脚踏实地、执着专注、敬业奉献、团结协作……这是通讯社人身上普遍具备的优秀品质,也正是师院人对“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精神接力传承的生动实践。
与通讯社值班工作组的战友合影
工作之余,我不忘定期写思想汇报交到系里,思想入党不能断档。我一直是在校一级团学组织工作,自诩是“校队”,在系里的“能见度”“贡献度”并不在“眼前”,而入党的各个环节,其实都在系一级具体实施。大二临近结束,整个年级少数同学入党了,我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也就不敢有这个念想。
这一时期,我从中文系97级王进手中接过班,担任通讯社第三任社长,我所能做的是,用好平台和把握机会,用心工作,好好表现,以待时机。
推选发展对象“踏空”
2001年9月,迎来了大三时光。消息称国庆前后系里要推选新一批发展对象,新来的系总支副书记陆慧老师专门把在校级团学组织工作的同学召集一起开会,勉励大家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为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服务,都要好好干好好表现。他走到我跟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带领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最大的学生新闻社团,更要起好头,为系里争光。”
几天之后,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突如其来,平日喜好时政的我迸发了极大的热情,收听收看最新动态信息,结合以往的积累与思考,当天一口气写了一篇时评,兴冲冲联系团委指导老师审核把关。老师说一直在忙,你们社团编辑部把握好文字先照常处理吧。
当时,因校园建设的推进,食堂旁的黑板墙面被拆除了,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党委宣传部在原址建设的师魂文化广场一旁,专门新建了一组10多米的黑板长廊,划归通讯社管理使用。那一天,我抽调了社团最精干的编辑、出版、美工记者组合,提前两个小时开工,7点多就完成了出版任务,2000字的文稿图文并茂地刊发在黑板长廊上,引来不少上自习路过的同学围观热议。
晚上8点多,我正在宿舍吃饭,被紧急通知赶往文化广场,几个老师在黑板长廊前来回跺着步,神情严肃。随后,我被带到团委办公室,只见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宣传部长邓军、学工部长谢其祥、团委书记曾令辉等老师都在。由于有些表述不妥,大家商量着怎么处理。鉴于有很多同学已经阅读过这篇新闻评论,整版清除掉影响不好,最后大家决定修改完善稿件,将不够妥当的文字删除,空出的位置补上美工插图,其他版面做相应的修改完善,文章总体保留下来。
后来宣传部邓军老师教导我,宣传工作既要讲敏锐,更要注意导向、服从大局。今后社团的评论文章,刊发前都要经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宣传部核稿。这样一来,我时常送稿到宣传部办公室,经邓军老师一笔一划的修改、指正,写作思维和水平得到不少改进。
与此同时,当时我与霍丽负责主办校园学生报刊《师院通讯》和杂志《阳光》,时任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党委副书记蒙南生应邀担任顾问,我时常跟着指导老师龙妮娜到他办公室送审稿件,登门请教。蒙副书记是资深媒体人,是《南国早报》的创刊人之一。他浓眉大眼,有一种不怒而威的严肃,但对学生很热情,指导学生办报办刊做新闻很是热心。于是,选题、策划、采编、“倒金字塔”……在一来二去的工作指导之中,对于如何办刊做新闻,我又多了不少积累,受益良深。
出版“事件”不久后,辅导员到班上开会,组织推选了几个发展对象,他对我说,系里收到了一些情况反馈,你要安心学习、好好工作,继续努力。之前陆老师交代你上报的个人工作总结材料先不用交,另行通知。
哎,毫无疑问,这个学期推选发展对象我再次“踏空”了……
通讯社凝聚了各系大批优秀的采编、书法、美术人才
通讯社一脉相承办刊办报,为繁荣校园文化做贡献
入党愿望再次“搁浅”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2002年3月,进入大三下学期,我也将在上半年卸任所担任的职务,全身回归学习。
一天,在师魂文化广场碰到团委书记曾令辉老师,他问我这个学期有什么打算。我说卸任后不想做其他了,安心学习,尽量把成绩搞上去,争取早日入党。他说考虑让我去校学生会任职,继续发挥经验与专长。关于入党,他说团委和各系工作是联动的,也有推优入党之责。我说那我听从老师安排。
不久,隔壁班筹划去北海采风,老乡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这是早已期待的景象,散散心也好,于是登车同往。未料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让学工处截获了行踪,随即通报让系里处理。系里劝返电话一路响起,我们只好半路掉头折返回校。
恰逢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评估狠抓“三风”之时,我被抓了典型,很快我就在系里、团委写了检讨,在社团全体大会上自我批评。陆慧老师召集参与出行的学生干部集中整顿,逐一谈话,对我第一句话就是“你呀,真不省心,总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后续会怎么处理,我找团委谢军老师求援,在批评了我一顿之后,她说这要看学工部的意见,让我赶紧过来找学工部主动检讨。学工部办公室紧挨着团委,我壮着胆走到一楼最里间的部长办公室找谢其祥老师。谢老师说,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三风”大会刚开,你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是带好头,人家班搞活动,你去凑什么热闹呢?我怯生生地问,打算怎么处理?谢老师看着一脸紧张的我,过了好一会,才拍拍我肩膀说,好在你们中途折返回来了,没造成实质影响,先在系里做检讨、批评教育,就不做书面处理。道别时,他叫住我说,学工宣传组组长还是由你继续干,而且要干好。
几个月之后,我卸任通讯社社长职务,赵冰老师重回学工部任部长,嘱咐我牵头组队编辑出版一期《学工年报》,我邀约了《学生报》的卸任主编韦邦安、通讯社在任采编部长王有毅等几个同学并肩作战、分工组稿,最终拿出了样稿交差。
时间一晃而过,大三下学期有点狼狈地过去了,因为这次未遂的“北海之行”,到校学生会任职的安排就没了下文。更感遗憾的是,这个学期班上好几个同学入了党,而活跃在校园一线的我,入党愿望再一次“搁浅”。每每听到上铺兄弟莫秋树说,“等下我们要去开个支部会”,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哎,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我们”……
作者与指导老师参加社团活动
终于成为了“我们”
时光荏苒,夏去秋来,花开花落。转眼进入大四,在武鸣高中完成一个多月的实习之后,迎来了就业季,各种校园招聘活动接踵而来。
从县城进入大城市学习生活了几年,我打心底希望能够留在首府工作,因此更多的是留意在邕工作岗位的招聘信息。我较早地进入了铁道部的中隧四局、柳铁局的面试,他们也觉得我各方面还可以,可最后却对我说由于工作岗位的性质,希望招聘的人员是党员。这一刻,我入党的愿望,从来没有这样强烈。
此后,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一家下属单位进校招聘,几轮下来,只剩不到10人进入面试,我直观感受到了当年高考扩招带来的就业竞争。接下来,等待面试通知,期望、兴奋、焦虑、压力、不安、发呆……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这个过程也是很难熬的。
毕业班的生活,表面看懒懒散散,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盼。
2002年深秋的一天,雨后的阳光洒在校园里,空气干净而清新,我独自彷徨在锦桂轩前的校道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一抬头,迎面碰上钟海青校长。他是位学者型领导,温文儒雅,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大学这几年,作为校园记者,我时常到他的办公室去采访,给他报送过以社团名义书写的有关调研报告,请他给社刊《阳光》题过发刊词;他也召集过我带一些同学到办公室,面对面座谈听取意见,算是较为相识了。
他停下脚步,微笑地问我:没记错的话应该大四了吧,现在落实工作没有?这么一问,我壮着胆跟他说,最近应聘出版局一家单位,现在等通知面试,我一五一十把应聘情况向他做了介绍。钟校长告诉我这个单位他比较熟悉,让我拿份简历给他,回头帮我问问情况。我激动地连连道谢。钟校长又问了一句,他说时常见我在校园忙里忙外,问我有没有入党。“快……快了吧,还在走程序呢”,我心里没底,语无伦次,胀红着脸应道。在过后送交给他的个人就业推荐简历“政治面貌”一栏,我硬是填上了自创的身份“近期发展对象”。
教育部进校评估日渐临近,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抽调了我、韦邦安、李松桂、孔文静等一众校园办报办刊的学生骨干,组成突击队,采取白加黑非常规办法,选题、约稿、写稿、编审……短短几天时间编辑出版了对开八版的彩色校报评估特刊,积极配合了评估宣传工作。过后,校报编辑部姚岚老师、郭晓春老师专门请参与办报同学到友爱路金大陆吃海鲜大餐,说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及时高效,为迎评促建工作做了贡献,要好好向所在的系通报表扬。
通讯社主动担当校园宣传喉舌,及时传播校园动态
临近岁末的一天,我站在宿舍窗台边,百无聊赖看着校道的人来人往,心里盘算着即将到来的新一年何去何从。上铺的老党员莫秋树急急走进宿舍,将一叠文稿递给我说,这是你上交的部分思想汇报,有涂改、有纰漏的地方都已经标注出来了,抓紧重新整理完善交回给我。他重复一遍并强调,要认真、抓紧。
宿舍太嘈杂,我径直走向行知园,这个时候这里一般人不多。坐在八角亭的石凳上,我仔细审读梳理,然后蹲下用新稿纸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反复检查几遍,当天重新交了回去……
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时间的指针悄悄划向2003年,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我顿生百般惆怅。就在放寒假的前一周,系党总支通知开会,布置填写入党志愿书,总支书记陆老师自我检讨,说近期忙于评估,耽搁了一些工作进度,但本学期最后一批党员发展要按期完成。
2003年1月14日,在文星楼中文系的一间会议室,我宣读了入党志愿书,接受了与会老师同学的鼓励与鞭笞,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接着我们开个支部会”中的“我们”。
作者保存的入党通知
总有一种力量牵引前行的脚步
成为“我们”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求职简历中政治面貌一栏,由“近期发展对象”改为“中共党员”。
2003年1月17日一早,我赶往广西大学运动场,参加全区高校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尽管此前刚刚接到了出版局下属杂志社签约的通知,但我还是想多方看看、试试,我精心准备的求职简历和几十篇文章的目录,敲开了一些单位面试的大门。广西交院最先给予了回应,并很快安排了面试,确定了意向,主管党办的美忠书记第一时间约我见了面,他仔细翻阅了材料,郑重其事对我说道,欢迎新党员加入新的开云在线登录 - 开云(中国)……
说起来也是,就这3天的时间差,早一点、晚一步入党,我的人生进轨迹或许就不尽相同了,可能留校、可能进企业、可能在机关,或坦途或更波折,没人说得准,人生没有重来,生命无法倒带。
从小在心间深埋起来的“信仰”种子,从大一思想入党,到大四组织上入党,一路走来,并不从容,但初心始终不改,总有一种力量在牵引我前行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在师院遇上许多真诚友善宽厚的师友,他们为我启蒙,给予我引导,给予我做人做事锻炼的机会,行走路上始终感受到温度、温情与温暖,指引我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温良的脾气,如果我得到一点一滴做人做事的进步,如果我能体察事、体谅人,这都得感谢一路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同窗与战友。
母校从我大学入校时一个不到200亩的校区、3000多在校生发展到如今占地3300余亩的五个校区、近30000人的办学规模,母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无论叫师院人,还是叫南师人,都是传承于一脉,我无不感受到无上荣光和欢欣鼓舞。
百年逐梦,七秩华章,在这翘首迎侯母校70周年校庆的特别时刻,提笔凝思,落墨为念,感激涕零,一并致谢!也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韦曙光,就读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99级本1班。在校期间担任大学生新闻出版通讯社长兼总编、大学生国防社社长。现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